2020部落格BLOG
2020.12.31
《藝韻薪傳》工作坊:指揮大師班
時 間|2020年12月17日 12:30 - 14:00
講 師|簡文彬(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編 輯|沈佳燕
撰 文|魏潔柔(圖文傳播系四年級)
《藝韻薪傳》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以下簡稱臺藝大)音樂系管弦樂團及合唱團一同演出,為此設一工作坊,邀請簡文彬老師擔任講座,經由幾位學生實際指揮管弦樂團後,由簡老師親自指導與示範,對於正在學習指揮的學生能夠更具體瞭解其技巧與要點,在學習路上能有更紮實的基本功與適當的心態調整。
指揮家的心態和觀念
簡文彬老師認為身為一位專業的指揮,需做好兩件事。第一,認真看待每一首曲子,無論是樂章編排、樂曲速度、旋律轉換等等,其皆有作曲家欲表達的熱血和情感,作曲過程極為不易,特別是在十九世紀的年代,每個音符皆由作曲者一一填入,極度耗費時間與心力,故先理解樂曲所傳達之意,並在演奏的節奏和力道控制上加以揣摩與拿捏,慎重對待作曲家的作品,為指揮首要具備的演奏態度。其二,指揮如何引領樂團演奏出完美的樂曲,在此之前,指揮為該曲目架構其呈現樣貌,並透徹瞭解各項樂器的音色和聲響,進而編排各樂器的收放程度,適時調配合奏的音量層次,展現出作品完整的情感流動。
現場簡老師以學員指揮的曲目給予指導與建議,除了先前提到的指揮態度外,明白作曲家在樂器編寫及速度術語1的創作概念皆有其重要性,樂器聲響的強度和節奏的快慢都是作曲家精心設計,在指揮時盡可能按照作曲家的原譜編排呈現,簡老師提到,有些新手指揮家初期很容易將自身感受投射在曲目之上,而改寫了原曲的節拍與音量,因此「隨時反問自己,為什麼作曲家沒按照你所想的編寫?」變成一件很重要的習慣,他強調每首作品各環節定有其原創理念,欲提醒學員「表演效果」為其次,音樂演奏意在抒發音樂家化為五線譜的滿腔情懷,指揮主要負責關注樂器各聲部的表現,並帶領觀眾去品嘗樂曲所傳達的精神,盡可能將樂曲詮釋的完整,藉以感染自己以及台下的觀眾,形成釋放與接收的音樂能量。
〝指揮與樂團要融合為一〞
然而指揮除了樂理、節拍、音感等基本功須紮實外,對於樂器音色及聲響的敏感度也相當重要。指揮瞭解每個合聲的個性,能使架構樂曲的理論更加完整,好比說能從合聲方面發展出情緒、堆疊情緒,藉由重複聆聽同一曲目,將樂曲旋律深刻烙印在腦海,進而能逐一分析音色組合所延伸的不同情感,以利於編排樂器的聲響呈現方式。
指揮具備良好溝通能力亦是相當的重要,才能與團員意見交流與有效果的相互配合,提升彼此默契,營造整體音樂的流暢度與契合度,同時指揮也能運用肢體動作創造氣氛,好比在樂章關鍵時刻時,手部在空中揮舞時稍作停頓後才揮下,給樂句些許時間鋪陳,猶如籃球扣籃那一刻的醞釀,加重樂器出場的磅礡感,將氣氛拉到最高點。透過指揮的臉部表情和肢體語言與樂團的聲響氣勢相輔相成,藉此渲染整個氛圍,完美詮釋樂曲裡所傳達的意象和心境。
〝學習至純熟後,回歸自然〞
在指揮這條學習之路很廣,簡文彬老師也分享著自己的感想,身為指揮不但得練就一心多用的高超技能,還須具備專業的樂理知識和分析辨別音色之能力,因此他時常提醒自己作為一位持續的學習者,唯有不斷虛心學習,多聆聽樂曲,深入認識各項樂器的音色及各樂器合音的效果,觀察資深指揮家如何引領樂團,並實際練習與揣摩,使音樂順暢地呈現,最終能真正以最自然的方式和所有人一起「玩音樂」。
講 師|簡文彬(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編 輯|沈佳燕
撰 文|魏潔柔(圖文傳播系四年級)
《藝韻薪傳》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以下簡稱臺藝大)音樂系管弦樂團及合唱團一同演出,為此設一工作坊,邀請簡文彬老師擔任講座,經由幾位學生實際指揮管弦樂團後,由簡老師親自指導與示範,對於正在學習指揮的學生能夠更具體瞭解其技巧與要點,在學習路上能有更紮實的基本功與適當的心態調整。
指揮家的心態和觀念
簡文彬老師認為身為一位專業的指揮,需做好兩件事。第一,認真看待每一首曲子,無論是樂章編排、樂曲速度、旋律轉換等等,其皆有作曲家欲表達的熱血和情感,作曲過程極為不易,特別是在十九世紀的年代,每個音符皆由作曲者一一填入,極度耗費時間與心力,故先理解樂曲所傳達之意,並在演奏的節奏和力道控制上加以揣摩與拿捏,慎重對待作曲家的作品,為指揮首要具備的演奏態度。其二,指揮如何引領樂團演奏出完美的樂曲,在此之前,指揮為該曲目架構其呈現樣貌,並透徹瞭解各項樂器的音色和聲響,進而編排各樂器的收放程度,適時調配合奏的音量層次,展現出作品完整的情感流動。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藝韻薪傳】彩排片段 攝影 游翔皓
〝身為二度創作者,能夠如何盡可能詮釋作曲家的情感〞現場簡老師以學員指揮的曲目給予指導與建議,除了先前提到的指揮態度外,明白作曲家在樂器編寫及速度術語1的創作概念皆有其重要性,樂器聲響的強度和節奏的快慢都是作曲家精心設計,在指揮時盡可能按照作曲家的原譜編排呈現,簡老師提到,有些新手指揮家初期很容易將自身感受投射在曲目之上,而改寫了原曲的節拍與音量,因此「隨時反問自己,為什麼作曲家沒按照你所想的編寫?」變成一件很重要的習慣,他強調每首作品各環節定有其原創理念,欲提醒學員「表演效果」為其次,音樂演奏意在抒發音樂家化為五線譜的滿腔情懷,指揮主要負責關注樂器各聲部的表現,並帶領觀眾去品嘗樂曲所傳達的精神,盡可能將樂曲詮釋的完整,藉以感染自己以及台下的觀眾,形成釋放與接收的音樂能量。
〝指揮與樂團要融合為一〞
然而指揮除了樂理、節拍、音感等基本功須紮實外,對於樂器音色及聲響的敏感度也相當重要。指揮瞭解每個合聲的個性,能使架構樂曲的理論更加完整,好比說能從合聲方面發展出情緒、堆疊情緒,藉由重複聆聽同一曲目,將樂曲旋律深刻烙印在腦海,進而能逐一分析音色組合所延伸的不同情感,以利於編排樂器的聲響呈現方式。
指揮具備良好溝通能力亦是相當的重要,才能與團員意見交流與有效果的相互配合,提升彼此默契,營造整體音樂的流暢度與契合度,同時指揮也能運用肢體動作創造氣氛,好比在樂章關鍵時刻時,手部在空中揮舞時稍作停頓後才揮下,給樂句些許時間鋪陳,猶如籃球扣籃那一刻的醞釀,加重樂器出場的磅礡感,將氣氛拉到最高點。透過指揮的臉部表情和肢體語言與樂團的聲響氣勢相輔相成,藉此渲染整個氛圍,完美詮釋樂曲裡所傳達的意象和心境。
〝學習至純熟後,回歸自然〞
在指揮這條學習之路很廣,簡文彬老師也分享著自己的感想,身為指揮不但得練就一心多用的高超技能,還須具備專業的樂理知識和分析辨別音色之能力,因此他時常提醒自己作為一位持續的學習者,唯有不斷虛心學習,多聆聽樂曲,深入認識各項樂器的音色及各樂器合音的效果,觀察資深指揮家如何引領樂團,並實際練習與揣摩,使音樂順暢地呈現,最終能真正以最自然的方式和所有人一起「玩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