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部落格BLOG
2021.11.16
《運動提案》人物專訪―王甯:回歸自我的探險歷程
時 間|2021年09月25日(六)16:00-17:00
受訪者|王甯(《運動提案》編舞家)
指 導|陳慧珊(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 表演藝術評論總監)
編 輯|沈佳燕
撰 文|陳劭瑜(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 圖片來源:浮洲舞場 / 攝影林育全 )
新世代編舞家王甯在本次的2021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中,透過浮洲舞場短期駐村,創作實驗性強的作品《運動提案》,將身體、時間與空間拆解,構成元素與脈絡,更進一步的探討聲音、燈光與空間之間的連動關係,且本次的展演地點位於臺藝大文創園區實驗劇場,屬於藝術特殊性質的空間結構,是一個半開放式的劇場,希冀觀眾可以打開感官去感覺與接收,透過這樣多元、在地化的方式,有不同於以往的觀賞體驗。回歸自我,與自己對話
( 圖片來源:浮洲舞場 / 蔡詩凡 )
王甯老師認為在過去的經驗中,多是以服務導演或是服務編舞家的角度幫他們發展與執行,可那些都是他們的點子,而在2019年ARTWAVE(臺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1]開始規劃參與「2020 TPAM 表演藝術會in橫濱」提出「能動者平台#1臺灣/日本」推動計畫,獲選與日籍藝術家梅田宏明[2]一同討論工作,開啟跨國的交流與合作,「從那一次的機會中讓我反問自己,如果不再服務其他人,那我現在的身體想要怎麼動?有什麼事情想說嗎?如果沒有想說的,我只是純粹要找一個動身體的方式,那會是什麼?」王甯老師說道,在那一次的經驗中她回歸到自己,以不服務其他人的前提之下,有了新的創作角度與思維,爾後回到屬於自己的城市,再延伸創作出「2020三十沙龍創作空間」的《15分鐘運動提案》以及本次藝術節長達60分鐘的《運動提案》。
創作之路遇見的,她
( La Ribot / 圖片來源:https://www.schweizerkulturpreise.ch/awards/en/home/tanz/tanz-archiv/tanz-2019/la-ribot.html )
王甯老師於法國巴黎國家舞蹈中心舉辦的《2018 CND Camping》舞蹈營中體悟不一樣的創作視角,該中心源起於2015年,是一個為期兩週的藝術節/平台,運用工作坊的模式所組成,並邀請各國舞蹈學院和藝術領域的專業團隊,而部分課程也開放給當地熱愛跳舞的民眾參加,共同討論、交流與反思。王甯老師提及在舞蹈營中有幸參與了知名西班牙舞蹈家La Ribot[3]的課程,授課內容不是肢體與舞蹈訓練,而是拋下舞蹈和語言能力,想盡辦法用其他方式自我介紹,課堂中互相丟接或是討論的方式,讓王甯老師不斷思考這些東西是什麼、可以怎麼做?也給予她往後的創作發展有些啟發與靈感。
疫情時代下的藝術家
( 採訪編舞家王甯過程 圖片提供 / 藝文中心 )
筆者認為當今國際上跨界、跨領域的藝術創作作品已蔚然成風,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藝術家不斷地反思與創新,且必須具備開放性的創作模式,因此與不同專業的藝術家或工作者合作與對話,是不可抗力的過程。王甯老師也提到,在本次創作《運動提案》的前置作業中,首次採用了工作坊的方式,試著將自己的位置或是角度轉換,好奇彼此在工作坊中,因為不同的專業背景或經驗,能碰撞更多創作火花,而她也認為這樣的工作過程得以解決各領域之間的隔閡,成為彼此溝通的窗口,因此也有了新的創作方式與詮釋的想法。
身處在疫情時代的藝術家們,或許對於展演取消、延期或形式的驟變感到衝擊、恐慌,亦或是低迷,但對於王甯而言,她認為這是宇宙萬物的自然現象,反而讓她思考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與之相處、練習如何聆聽世界,甚至是發現前所未有的方向可以嘗試,因此也希望能透過這樣新的團隊合作方式,使得帶給觀眾嶄新的劇場觀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