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部落格BLOG

2023.11.29

《混 Mix⁵》人物專訪:編舞家 楊桂娟 —《望》當下、過去和未來

採訪時間:2023年11月02日

採訪地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臺藝表演廳

受 訪 者:大觀舞集 楊桂娟 藝術總監

編     輯:沈佳燕

撰     文:戴鈺珊(電影學系大學一年級)
 


專訪前,曾被桂娟老師教導過的編輯告訴我,桂娟老師是個浪漫的人,「像詩一樣」浪漫。我們的採訪地點約在了有舞台的地方,心思細膩的她選擇了這個與她相關連又適合拍攝的地點,一如她籌備表演時的面面俱到。

 一位浪漫又細膩的人,會怎麼跟我們說她的故事呢?桂娟老師將從她帶來的新作《望》說起,透過《望》立足當下,「回望」過去的創作初心和教育歷程,也「盼望」著未來的退休生活。

(採訪過程,攝影:李芷葳)
(採訪過程,攝影:李芷葳)
 

1980年起,桂娟老師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工作與教學已超過40年了。她不僅是學生們心中的溫暖教師,持續地為舞蹈界培育出許多傑出舞蹈工作者;同時也是組合語言舞團的藝術總監,與多位國內外知名的舞蹈家合作展演,資歷尤為豐厚。今年,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的《混 Mix⁵》節目中,將展演她的新作《望》,這是她在退休前最後一支和學生們一起共創的舞作,桂娟老師藉由創作整理過去累積的經驗,也似乎對未來已經有了新的期許。

 「在回望與想望淡看失望,在盼望與渴望真見希望。」—楊桂娟 
 

   「《望》當下作品的意涵

桂娟老師說在發想題目時,她憶起1993年組合語言舞團排練的首支作品,曾邀請人類學學者明立國老師來看排,當時明老師對她提出一個疑問:「你在創作時,運用的最小單位為何?」當時她還太年輕無法回答,卻一直謹記著這個當時她尚未解開的疑問。如今的桂娟老師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作為基石,選擇用自己覺得最觸動的舞蹈動作「Drop and Fall and Recover」(墜與落與復起)作為最基本的單位,嘗試著再次回答這個問題。

「Drop and Fall and Recover」與桂娟老師的緣分起自於1998年,她邀請前美國保羅泰勒舞團(Paul Taylor Dance Company)首席舞者David Grenke 為舞團所創作的作品《Humpty Dumpty》開始,這是她第一次看到這個動作。將身體在置放在傾斜極限角度後,接受著地心引力傾倒在地,再透過地面的反作用力爬起來,極為簡單的跌落再爬起的肢體動作使她印象深刻。所以隔年,她為了鼓舞中風的母親能再次勇敢站起,便運用此動作編排了一支獨舞《冬》。

30年後,今年由大觀舞集展演的年度力作《混 Mix⁵》,桂娟老師擔綱其中一支舞作的編創,她與12位學生從分享彼此生命故事出發,將「Drop and Fall and Recover」這個最小的動作,與舞者的生命故事對應,進行解構、變奏再結構,並融入情感潤飾,實現創作極簡化的答案。

今年的《望》,從《冬》的小愛衍伸成大愛,期許能鼓舞更多正在與生命拔河的人們。而其中一位正是桂娟老師的晚輩詩人朋友。原本此作只是單向的鼓舞,後來因為他們倆一詩一舞來回不斷地對話以及音樂、影像、裝置設計、服裝設計的理念交融下,《望》變成了多向跨域創作的扶持。桂娟老師也把他們共同對蕨類植物的興趣融入影像設計,藉由蕨類的生命力來呼告她對生命的熱情,更展現多重出堅韌的人際互助。

在這支舞作的編創過程,從最初富有實驗意味地尋找最小的動作單位,又經由生命經驗分享注入情感,再與友人用不同藝術語言互相雕琢打磨。從發跡到成形,盡顯出桂娟老師詩意又浪漫的創作風格,也間接地看到她與學生們的交流過程,還有她的惜才之心。
 

(《望》藉由蕨類的生長歷程展,呼應人類生命歷程。 攝影與設計:廖崇政)
(《望》藉由蕨類的生長歷程展,呼應人類生命歷程。 攝影與設計:廖崇政)
 

「回《望》」過去生活的雀躍

桂娟老師神情並茂地分享完新作《望》後,留下清淡的餘韻「回望」過去的創作初心。「我其實蠻清楚創作最大的快樂是,要自己快樂!即使歲月跟經驗的增長,我還是抱持那個好奇跟想玩的心!」除了抱有年輕的心態外,桂娟老師還喜歡跟學生透過「問答」的方式來進入彼此的舞蹈語言。隨著話題展開,相通的情緒構成人與人之間的橋樑,這不僅有助於桂娟老師更了解新世代的想法,更讓她開放地享受和學生們共創。因此,在桂娟老師的創作上,能看到天馬行空的想像,也能感受到作品自然的發酵,她不只在自我的層次上得到滿足,更在群體中運用情感串聯營造出肢體的溫室。

一提到和學生們的互動,桂娟老師就興致高昂地說:「我很喜歡認識學生,我的人際圈也多是學生!」她分享了許多與學生們之間的大小事,包括她時常敏銳地發現學生的情緒變化,時有讓她印象深刻的,也曾有讓她感到遺憾的。儘管在錯綜複雜的情緒回憶中,談起師生關係時,她仍發自內心地表示:「我覺得學生也是我的老師,我花時間跟他們找到對的溝通方法去解決問題,就是我學習的一部分!」教學相長、終身學習,是我在桂娟老師身上看到的形容詞,彷彿年紀從沒有困住她年輕、有趣又開放的心。在退休之際,桂娟老師也不忘鼓勵她最心心念念的青年學子,在與世界競爭的世代,重要的是要「更清楚的認識自己!」;對投身教育40餘年的工作與任教緣分,她更有感而發:「 我的事業跟興趣是一起的,我喜歡創作、教學生創作、跟學生分享,這一切是很幸福的狀態!」

 

(參與《望》演出的舞者:黃馨儀/賴怡菲/陳勤耘/高林君潔/連律絜/劉芯慈/黃奕軒/林筱珺/紀淳方/湯逸嫻/許瑜茜/陳文懿,攝影:陳長志)
(參與《望》演出的舞者:黃馨儀/賴怡菲/陳勤耘/高林君潔/連律絜/劉芯慈/黃奕軒/林筱珺/紀淳方/湯逸嫻/許瑜茜/陳文懿,攝影:陳長志)
 

「盼《望》」退休人生的自適

談到退休,桂娟老師說有人曾問她:「退休了之後會不會很無聊?」她回答:「不會,因為我知道我退休了還是會做創作,因為創作是一個安定我的力量,又可以讓我開心!不過,未來我的創作媒介已經不一定是人了。」離開校園環境和脫掉工作的身份後,會長出新的時空與創意,桂娟老師積極的分享:「像最近我在收集透明的玻璃罐子,退休後想把它變成作品!還有,如果藝術相通的話,我今天煮菜也是創作啊,我每天在陽台把植物搬來搬去也是創作啊~這都讓我超開心的!」從她愉悅的神色中絲毫不見即將退休的黯淡,她在「渴望」單純跟平靜的生活狀態下,「盼望」創作帶給她安定和欣喜。我看到的桂娟老師,正在浪漫地在發想未來,也詩意地在追求平靜,就如她所說的:「我現在不會去想未來一定要怎麼樣,我就是想走就走,想玩就玩,想創作就創作,我想過這樣的日子,隨心所欲吧!」
 

(採訪過程,攝影:李芷葳)(採訪過程,攝影:李芷葳)
 

採訪時,已是傍晚時分,桂娟老師仍透露出精神奕奕的目光,在一個半小時的採訪過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幾十年的生命經歷緩緩從她口述中流過,回憶和情緒的交織,讓往事歷歷在目,不輕不重的,像是對過去告別,也像是對未來表白。最後一個問題,我委婉地問出:「您曾說『創作是一條修行的道路』,這麼多年來,您修的是什麼?」桂娟老師堅定的回答:「求一份最後的平靜。」語畢不久,她又隨即展開笑顏地賣了個關子:「你這次來看我作品,看你知不知道我最後的那個平靜放在哪裡?」出乎意料的轉折,又合理地與桂娟老師詩意亦浪漫的性格相符,同樣的問題,也邀請大家來觀看《混 Mix⁵》,一起尋找桂娟老師埋下的伏筆吧!

上一則 回上頁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