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部落格BLOG
妖怪與國樂的對話:臺藝大國樂團×同根生樂團「故事力」帶你聽見臺灣
採訪時間 | 2024年11月05日
採訪地點 | 臺灣藝術大學 藝文中心線上會議室
受 訪 者 | AˍRoot同根生樂團 楊智博團長
編 輯 | 沈佳燕
撰 文 | 陳珮寧(當代視覺文話與實踐碩士班 二年級)
《你很奇怪ㄟ》為2024年大觀國際藝術節的推廣場,以創意國樂劇場的形式演出,內容講述了在去聽音樂會的過程中,一路上有人有妖怪,當各路人馬齊聚一堂,發生的一連串故事,傳達出人與妖怪雖非同類,但正因如此,更不能以既定的眼光看待彼此,事先為對方貼上標籤。演出節目與AˍRoot同根生樂團合作,團員們將擔任串場的角色,同時也會帶來專輯《邊緣轉生術》中的熱門曲目。這次的專訪特別邀請到同根生的團長楊智博老師來分享在節目製作的過程中發生趣事。
學音樂也可以不用譜?
「AˍRoot同根生」於2016年成軍,首張同名專輯《同根生》為純器樂的演出,第二張專輯《邊緣轉生術》則加入了人聲,內容更是以「為妖怪發起的轉型正義」做為主打,以臺灣的妖怪傳說為文本編寫歌曲。採訪中,智博老師提到,會有這樣的轉變是因為在一次到柬埔寨進行音樂交流的衝擊。他說道,那時他接觸到來自各國的音樂人,這些音樂人都非常地接地氣,不同於過去他在音樂學院中強調透過寫譜來記憶,他們是靠著不斷的反覆聆聽來記憶音樂。
(邊緣轉生術專輯照片 圖片提供/ AˍRoot同根生)
智博老師回憶道,當時有一場交流的音樂活動,全場只有他一個人看譜,這帶給他非常大的震撼,體會到「看譜的話,拿掉譜就會忘記」,而用耳朵去記憶就像刻在身體裡,使他想起音樂學院的學習是透過不斷的競賽、練習、考試來接觸音樂,在不知不覺間反而喪失了音樂原是用來交流的彈性與「本能」。而智博老師在《邊緣轉生術》這張專輯中,也嘗試應用在柬埔寨收穫的經驗,不在作品中說得太多,將音樂視為一種溝通的實驗。他笑道:「學藝術就是要靠自己腦補!」創作可以很自由,不要讓樂譜將音樂定型,多留一點「空間」,讓聽的人也能在音樂中做出回應,會讓音樂變得更有趣!智博老師在《邊緣轉生術》這張專輯中實踐了「當一個不用樂譜的音樂人」,更興奮的表示這張專輯做出了他一直以來想做的樣子。
不只推廣,靠故事展開新局面!
(本次演出搭配的AI生成場景 圖片提供/臺藝大 中國音樂學系)
「介紹的方式距離感還是很大,會更想透過故事力來推廣」,智博老師認為樂器只是傳達理念的媒介,若是過於專注樂器本身就會失去作者想探討的面向。他希望能透過反向操作的方式去達到推廣的目的,藉由引起觀眾對國樂演出的作品產生興趣,再進一步讓觀眾產生想要了解裡頭的樂器的想法,而這正是他想在《你很奇怪ㄟ》中想實踐的目標。
智博老師也不諱言的說道,過去參加國樂推廣的經驗多是以介紹樂器為主,但當對樂器好奇的新鮮感過了觀眾就不再有興趣再談論這件事,這令他覺得可惜。所以在《你很奇怪ㄟ》節目規劃中,為了避免淪為說教或介紹式的表演形式,智博老師與合作團隊花了不少心思,希望能透過多樣化的演出形式,去打破國樂的既定印象,讓國樂變得更加吸引人;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達到音樂作為溝通的作用,傳達出節目的核心概念。
什麼是屬於臺灣的聲音?
《你很奇怪ㄟ》以妖怪為主題,創作概念是從《邊緣轉生術》而來。談到製作《邊緣轉生術》的起心動念,智博老師在一次與日本音樂家聊天的過程中,通過對方分享日本妖怪的過程並問起臺灣的妖怪,燃起他想以此為主題創作音樂。在找資料的過程他也發現到文學的領域中已經有很多前輩寫過與臺灣妖怪相關的著作,為此,智博老師開始對此進行研究,發現「妖怪史就是臺灣發展的進化史,每一個時期不同的文明焦慮會產生不同的妖怪」,人們對妖怪的想像就是人心的化身,這些妖怪的形象及其被賦予的傳說故事傳達的實則是社會框架之下的縮影。
在《你很奇怪ㄟ》演出中,智博老師將妖怪們邀請到劇場現身,希望透過人與妖怪彼此合作來打破既有的「界線」;同時,這樣的界線在多元文化為主的臺灣社會也更顯貼切。如同同根生最初組團的目的是希望能找到專屬於臺灣的聲音,智博老師對此回應,經過幾年的摸索,他認為「任何一個聲音都無法代表臺灣的全部」,透過接觸不同的音樂、學習、演奏的過程,找到的是一種音樂人再詮釋的樣貌,而臺灣的音樂就是「由不同的族群文化及不同的詮釋方式組成」而來的。
萬事起頭最簡單,難得是怎麼堅持,找到能發展的路子
這次回校與同學們合作,智博老師也分享道自己對同學們的期許,「我希望未來能看到有更多屬於自己風格的國樂團產生」。他認為要創造一個樂團不容易,但難的不是組團,而是靠著勇於為自己打開新市場的精神,持續將樂團經營下去。智博老師鼓勵大家在學習音樂之餘,多吸收一些關於理財、商業、創業等可以跟外界溝通的知識。秉持著以音樂做為交流的媒介,可以多思考音樂能提供什麼樣的社會價值,並如何將之實踐出來,擴大自己的發展市場,才能有更多人願意投身於此。筆者認為《你很奇怪ㄟ》就如同是一個重要的起手勢,它能展現出音樂多彩多變的力量,並且為莘莘學子們帶來感召,不僅透過音樂之美溝通、傳達理念,也從中感受到國樂之美,期許它能在觀眾心裡埋下一顆音樂的種子,等待未來成為另一種臺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