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部落格BLOG
人與妖怪也能一起組團? 【你很奇怪ㄟ!】打造人與妖怪合作的創意國樂劇場
時間 |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13:30
地點 | 臺藝表演廳
演出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A_Root同根生樂團
編輯 | 沈佳燕
撰文 | 陳珮寧(當代視覺文化與實踐碩士班 二年級)
觀賞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你很奇怪ㄟ!】推廣專場,就像是坐上時光機,以音樂為媒介,帶領觀眾穿梭在臺灣的傳說故事之中,觀賞完一場表演如同經歷了一場有趣的歷險,同時也為觀眾開啟了想像的契機,邀請大家一起透過國樂認識臺灣獨特的妖怪,同時也藉由這些妖怪,看到國樂的有趣之處!
現代國樂可以怎麼玩?
【你很奇怪ㄟ!】創意國樂劇場節目,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與A_Root同根生樂團共同演出,前者為現代國樂合奏形式,後者則為流行樂器與國樂器混合編制,兩者皆為現代國樂的表現方式之一。不同於傳統的國樂注重個人特色的呈現,現代國樂有著更多元發展的趨勢,在這樣的體制之下,國樂團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現代國樂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從傳統的演出方式到樂團形式的演出之間產生的調整空間,以及新創曲目為其灌注的文化力量。
(節目演出現場花絮/圖片提供 藝文中心)
以臺藝大中國音樂學系在【你很奇怪ㄟ!】創意國樂劇場的表演為例,演出的曲目皆來自於臺灣原創的編曲,包括《魔神仔》、《黃色小飛俠—調皮鬼在哪裡?》,透過不同國樂器的音色加上樂團間的相互配器,營造出彷彿走入異域叢林般陰森、詭譎、不安的氛圍感,並在節奏有序的變化中敘述著情節,以聲音描繪畫面,撩撥著觀眾的情緒,急促的旋律創造出危機及緊張感、彈撥樂器加上擊樂的合奏打造高昂與歡樂感、吹管樂器清脆嘹亮的聲音如同預告著妖怪即將出場隨著國樂團的演出呈現了數種對情境的想像,使其表現出情感的力度,讓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得以激發出獨特的情感經歷。
(節目演出現場花絮/圖片提供 藝文中心)
同根生則是以國樂器加上西方樂器組成樂團,包含了笙、柳琴、中阮等,加上擊樂、鍵盤、貝斯等,除此之外也加入人聲,呈現出國樂多元的一面。同根生帶來的曲目有《山鬼阿妹》及《八寶公主》等,國樂器、西方樂器、人聲、說唱等多元表現方式的結合。除此之外,歌詞更是有台語、客語、日語、國語、英語等,展現出樂團不落俗套的特色。除了音樂表現特殊,在舞台呈現上也獨樹一格,團員們身著亮色的服裝,搭配高彩度的字幕投影,以繽紛的色彩打造出熱鬧的氛圍感,尤其在副歌段落更藉由帶領觀眾一起合唱,將現場氣氛帶向高潮。透過這場如同演唱會般精彩的演出,同根生以表演傳達出:國樂可以很新奇、很異想天開、很不一樣!
妖怪中的隱喻敘事,人類作為「後來者」到場
(節目演出現場花絮//圖片提供 藝文中心)
在【你很奇怪ㄟ!】表演中,不僅音樂表現精彩,更特別的是國樂和戲劇的結合。劇情描述了同根生樂團受邀前往臺藝表演廳演出的經過,過程中因團員迷路而展開一段奇幻旅程。由首先於舞台上登場的說書人智博開始,他接上一通電話連絡到走錯路的團員林喬和皓羽,而迷路的團員們則出現在觀眾席上,透過找路的動作將觀眾席化為森林,而觀眾們則成為了森林裡的小石子,也一同進入了這趟奇幻旅程之中。在森林裡,團員們遇到各式各樣的妖怪,起初皆以【你很奇怪ㄟ!】作為開場,下意識的區隔了人妖之間的距離,卻又在互相合作之下發展出「友誼」。更藉段落中講述一群人為了化解誤會,決定互相讚美對方,人妖之間因為互相欣賞,而將彼此的界線消彌,一路上才能獲得許多的協助。
【你很奇怪ㄟ!】以人妖之間的相處作為主要劇情,傳遞出在多元社會中對不同於己的他人不應懷有「刻板印象」。演出選擇以妖怪為描述對象,妖怪在傳說中被賦予了鮮明的個性,且具有特定的形象,在某些傳說故事中甚至帶點人情味,且多出現在森林等城市以外的地區。如同在臺灣部分的山區,當人們要進入山林之前,會被當地人要求到附近的廟裡先行祭拜,祭拜的對象包括過去死去的動物、植物以及未知的力量。「祭拜」如同「通知」,一方面反映了魔神仔的觀念源自於對存有的想像,一方面則是將自己與山林間的各種存在聯繫起來。人們相信在來到之前,已經有存在於此的靈,人類不是環境唯一的主宰,而是「後來者」。
妖怪的傳說故事同時也反映了臺灣社會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多元社會」,人們作為來到此處的外來者,呈現於妖怪傳說之中顯示了對自然及環境的敬畏。【你很奇怪ㄟ!】以妖怪傳達出對多元應抱持著尊重與包容的態度,透過幽默詼諧的手法,回應了演出做為推廣場欲傳達的核心宗旨:「相逢即是有緣,包容彼此的獨特性」。
(節目演出現場花絮//圖片提供 藝文中心)
演出結束,筆者收穫了滿滿的感動,來自於演出的呈現及插畫佈景相互營造出的現場氛圍,能感受到製作團隊的用心、表演者們的賣力、舞臺下熱情的回應等;除此之外,也見識到了豐沛的創作與演奏能量,源自於臺灣這塊沃土所孕育出來的特殊文化,藉由傳說和樂曲的描述,轉化這些源自於民間信仰或恐怖傳說的故事,讓它們可以從有趣的方式出發,達到傳達理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