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部落格BLOG

2021.12.05

音樂與文學~樂說紅樓夢 人物專訪I—陳昱蓉: 聆聽、感受與詮釋

時   間|2021年10月20日

受訪者|陳昱蓉 (琵琶演奏家)

指  導|陳慧珊 (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 表演藝術評論總監)

撰  文|鍾季淇(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二年級)


 
 

      2021年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雖因疫情而延後舉辦,各演出單位仍持續卯足全力的為展演節目做足準備。此次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與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以及以下四位表演者:民族聲樂女高音李采恩、聲樂男高音李泳杰、笛吳宗憲、琵琶陳昱蓉,一同帶來「音樂與文學~樂說紅樓夢」,透過音樂為逐漸趨緩的疫情注入更多的生活能量。

      此次特別邀請琵琶演奏家陳昱蓉(以下簡稱昱蓉老師),擔任著名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協奏之角色,讓我們一起分享她如何詮釋細膩的音色,將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刻劃得絲絲入扣,展現之淋漓盡致。

 “「想像力」不論對於哪個領域的藝術家,都是很重要的部分“

      昱蓉老師與我們分享,她時常在腦中建構畫面以描繪景色,那麼在演奏時所彈奏出的音樂,就不再只是表現音符於旋律上,而是會產生遠近及深淺,所聆聽的層次就會有所不同。在樂曲的詮釋上即使是流暢多變的節奏型態、悠然自得的演奏心境,演奏音樂時將畫面刻劃於腦中,並轉化於幽婉的旋律,當我們拋開樂譜的束縛,便可以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像空間。因此「想像力不論是對於哪個領域的藝術家,都很重要。

      而此次所演出的《春江花月夜》以協奏形式呈現,並將樂團編制縮小一些,其中作為領奏的昱蓉老師表示:「領奏有時候需要融入在樂團裡,有時候需要跳出來,這中間音色的變化、拿捏,是我這次比較花心思思考的問題。
 

( 圖片來源/陳昱蓉老師提供 )

“感知能力的鍛鍊,是一種細微的身體力度改變”

      人的五感分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然而每個人五感的感受能力皆大不相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藏於其中,但即使擁有了天賦,她仍不忘藉由「多聽」訓練自身耳朵,因為喜歡美好的音色,自然也就更要求自己心中理想的樣子,她說道:「當你的腦袋及耳朵中有個目標聲音,就比較有機會去達成,當你耳朵裡有音樂時,不管是在練習或是詮釋,都是很有幫助的。

      因著這個對音色的掌控與聲音的執著,除了鍛鍊感知能力外,更藉由日常規律的運動習慣,由運動積攢身體素質,影響昱蓉老師在演奏時肌肉可比一般人更加靈敏,使其彈奏時更能夠控制力度的拿捏,於舞臺上亦能維持良好的演奏體力與能量。




                                                                                                                                                     ( 本次演出團隊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提供 )


 “我想挑戰琵琶的最大發揮值”

      或許我們無從得知下一場演出會發生什麼事,或是帶來何種效應,但透過不斷的嘗試與實驗,期待不論是對於樂器的聲響呈現,抑或是音樂與聲音的表現,皆有它存在的可能性等待著演奏家們挖掘,昱蓉老師作為一個開放的演奏家,她無時無刻都提醒著自己「be open minded」,即便只是「琵琶」這個樂器,我也想玩翻它。在樂壇中我們需要打開胸襟去汲取不同領域的事物,而這些過程將為表演者們帶來更多元、更豐富的元素與新的思維。可見生活歷程中的種種與觀念思維轉換,奠定了琵琶演奏家陳昱蓉於舞台上獨樹一幟的特色。一個小節、一顆音符,敏銳的音樂感受力、細緻的音色展現,演者與觀者將在同一個時空下,靜心聆聽、感受與詮釋。同時,昱蓉老師也邀請我們「一同進入臺藝表演廳,一起發現琵琶的最大值」——讓我們打開五感拭目以待!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