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落格BLOG

2020.12.31

《大年初一前晚的那頓飯》人物專訪I:何謂創作?

時 間|2020年10月05日(一)21:00
受訪者|栢優座座首許栢昂、仲首王辰驊
編 輯|沈佳燕
撰 文|莊馥嘉(電影系四年級)

2019年,臺灣本土劇團栢優座的最新作品《大年初一前晚的那頓飯》,在新點子實驗劇場首次登上了舞台。
2020年,栢優座將《大年初一》再一次帶到了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身為編導、同時飾演三子及趙雲的許栢昂在訪談中提到,自己原本打算將《大年初一》塵封起來。然而,經歷生活中的洗禮後,他期盼能重新以一個旁觀的角度審視這部作品。
 

 影響創作的生命經驗與感悟

《大年初一》背景設定在東漢末年的長坂坡之戰,開始於沙場上一位士兵的死亡以及他留下來的遺書。隨後,時空來到了現在——2019年的除夕夜,新的故事圍繞著一個隨著時間逐漸支離破碎的家庭展開。兩個時空的敘事交錯進行著,不透過任何的景片更換、轉場手法,全透過演員的走位、表演及身體,來回穿梭於過去與現在之間。

被問道是什麼樣的人生經驗啟發了《大年初一》時,栢優座座首許栢昂說道:「2018年,對於三十五歲的我是一個很重大的轉折。我的親人離世,並且結束了一段很長時間的婚姻關係。」導演以再平淡不過的語氣述說著自己的生命經驗。

「生命中很多的事情,對我來說都是意義重大的。但是我們最終沒能一起面對,也沒能一起經歷這段過程。」他提到生命裡確實有許多事情影響了他的創作。他分享了另一個作品《逝.父師》:導演說道,在戲曲和現代戲劇創作的路上,影響自己最深遠的就是常貴祥和李國修老師。「《逝.父師》第一次演出的前一年七月,他們接連在三天內過世2。」導演說著,憶起當年的情形。導演對於當年情形記憶猶新的模樣,彷彿它們不是七年前的事情,而是昨日才發生。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位恩師接連過世,無疑是無助、也痛苦萬分的。

除了《逝.父師》的創作起源自導演較為直接的個人經歷及感受,也有如《刺客列傳—荊軻》或《懸河醫生館》等探討族群認同的作品。「像是《荊軻》談論的就是對於中國或臺灣的認同。至於《懸河醫生館》,我們試圖以不一樣的角度,重新敘述賴和的〈一桿稱仔〉,讓觀眾從中看到日治殖民下的多種面貌和觀點。」

採訪許栢昂導演過程  圖片提供/藝文中心
 “創作不是一件療癒的事情”

「創作」,對許栢昂導演而言是什麼?筆者藉由讀電影系三年所觀察到的現象,提及了電影導演們對於創作的看法:「許多導演認為,把生命中的痛苦或創傷轉化成創作,可以療癒自己。對你而言,創作是可以療傷的嗎?」

「不能。」導演答道,「創作從來不是一件療癒的事情。我從來沒有在自己的創作裏面得到療癒。」就自己曾經學習過的、被教導及灌輸的認知,意識到創作終究不能治癒自己的事實,必會讓人感到無所適從。「其實在很多的作品裡,我可以選擇以悲劇來結尾,但是為了讓觀眾看完不那麼感到絕望,幾乎仍會以開放式的結局收尾。可是觀眾看完了、走出來了,我還是陷在裡面。我一直都沒有走出來。」

導演「治癒觀眾」的想法,便對應到戲劇與電影創作目的的相異之處:許多劇作家會運用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 (Bertolt Brecht) 的「疏離效果」(Verfremdungseffekt)3,以避免觀眾在觀賞戲劇的過程中太過陷入劇情之中、導致無法抽離,刻意讓觀眾有意識地注意到「我正在看戲」這件事情,正是疏離效果所發揮的作用。相對地,一位電影導演會無時無刻不擔心觀眾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出戲」,因此會竭盡所能地把所有可能造成「斷裂」的狀況排除,在攝影機的擺放位置、演員表演及道具的場面調度、鏡頭剪接上投入非常多的時間及勞力,以確保觀眾沒有任何抽離電影情節的可能性。相較之下,許導演的戲劇創作更多是以觀眾的角度、為觀眾著想作為出發點,並展現了更多對於「人」的關注和在乎。


 “創作是一種傳承”

「那為什麼即便無法在創作過程中自我療傷,甚至讓你痛苦,你仍想要創作呢?」面對這個提問,導演幽默地說道,創作對他來說是賺錢糊口的工具,也是自己一生都不會放棄的事情,因此鮮少會去探究創作的動機與原因。不過,他也提到,創作不只是維持生活而已,它同時代表了一種「傳承」。

栢優座除演出之外也致力於工作坊與講座課程推廣戲曲藝術  攝影洪小琪

“如今從事戲劇創作的人越來越少了,如果我們沒能把戲劇的精神傳承給自己的學生,它就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永遠消失了。”
對於「創作」一事,許栢昂導演藉由剖析自身的生命經驗,以指出創作對於個體層面的意義、個體對於創作的需要,同時也從集體的層面,談論創作對於維繫藝術社群的重要性。
 
2019新點子實驗場 栢優座《大年初一前晚的那頓飯》https://accessible.npac-ntch.org/zh/programs/doc-1550140220744673
2 汪宜儒,許栢昂新作 用戲憶恩師。2014。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01001947-260115?chdtv
3 紀蔚然著,《別預期爆炸:洪席耶論美學》(Don't Anticipate Explosions: Rancière on Aesthetics)。新北市:印刻文學,2017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