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部落格BLOG

2021.12.27

陳武康《One Danced》工作坊 :呼叫身體,請回答!

時   間|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 14:00-17:00
地    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文化創意園區 實驗劇場
講   師|陳武康
指    導|陳慧珊(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 表演藝術評論總監)
編    輯|沈佳燕
撰    文|尹良豪(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在職班二年級)
 



       提到陳武康,後頭一定跟著「驫舞劇場」;說到「驫舞劇場」大家一定會聯想他的合作夥伴蘇威嘉,兩位在舞蹈界各自發展出不同創作路徑,而陳武康以多變的風格在「傳統」與「當代」間探索與實踐,更於2021年與法國編舞家傑宏貝爾(Jérôme Bel)榮獲第十九屆台新藝術獎。

       獲獎作品——《攏是為著・陳武康》架構區分為舞蹈/非舞蹈性的十個段落,內容不僅涵蓋陳武康生命中的經歷,更充滿其對生活、文化獨到的美學觀點,延伸至對身體、生命、世界的追憶,如2017創作巡演作品《ONE DANCE, ONE DANCES, ONE DANCED》是他首次嘗試卸下衣物,探索在舞蹈創作中所能留下的物品到底為何?問到在2021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重新搬演的作品《One Danced》有何不同?陳武康不改直率、灑脫的作風,以豪爽的口吻回到:「我覺得並沒有不同,只是名字沒那麼饒口了」。

       透過觀察此次工作坊過程,筆者認為或許創作的理念與核心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是,陳武康依然藉著自身多年來對藝術文化、生活的體認,再次以探索身體為出發點,傾心投注於創作並持續耕耘舞蹈的深度。
 

 “審視自己內心,並實現自我”
 

       工作坊一開始,大家以陳武康為中心圍繞成圓、席地而坐,開始訴說彼此的背景與近況,或者是說為彼此之間的距離舉行破冰的一種儀式感。在清靜的空間裡大家隨著自己的步伐與節奏自由地行走著,不時還有周圍鄰近的巷弄喧囂作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人在這空間進行掃碼尋找與身體之間的線索,進而讓警戒的身軀開始得以放鬆。確實,在這後疫情時代,加上生活上的種種壓力,人們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使自己的身體感到緊張及壓力。此時,疲憊的身軀彷彿對這偌大的的空間拋出個訊號:你有多久沒傾聽身體內在的聲音?有多久沒有好好放鬆身心?該慢下腳步隨著內心前進?

       陳武康將參與者劃分兩兩一組,接著仔細地觀察我們平常不會去留意的身體部位及構造,探索彼此初次見面的身體,藉著舞蹈的治療依循指示與人體構造,小心翼翼的探索著人體奇妙的動與靜。

       當自己的身體藉由他人的雙手去觀察、窺探,那到底是種什麼樣經驗?一直以來作為勞動、服務自己的身體,是否也需要有人來「服務」自身肉眼所看不出來身體的「疲憊」呢?筆者發現透過這短短的過程,參與者的身體似乎比一開始來得更加放鬆與自由,抑或是說還給身體原本的情態,卸下警戒露出真實地樣貌。

(工作坊過程 圖片提供/藝文中心)
 

  “大家都能做得到,只要不放棄每一次探索的可能”
 

       透過初步放鬆身體的過程,進而深入更多探知自我與他人身體之間的密碼,從群體站姿、躺臥、蜷曲到每個人開始專注與自己的身體工作,這項在日常不被重視的「工作」或許便是人們能更貼近自我內心的關鍵,看似平常的身體放鬆動作帶有許多寶貴的身體經驗,筆者觀察到參與者藉著每一個動作的探索,進而沈澱自我內心,雖然每個人與身體工作的模式不大相同,但一樣的是,都須透過動作的連結與身體達到最深層的對話,當然,身體也會給予回饋,在每一次未知的探索過程中留下身體寶貴的線索。

       從觀察中可見,身體及其動作蘊藏豐富多樣的情態、言語和思考,同時身體動作是刺激、是反應、也是成長的歷程。同時,我們所處的環境、社會、文化都將影響我們身體及內在,更連帶影響著我們對身體的認知,作為感知生活的日常陪伴,每一次嘗試都是探索自我身體內在的可能,也讓筆者明白,為何舞者在舞蹈開始前、後會將暖身視為重要的步驟,因為每天、每個當下的所在的環境、情緒有所不同,透過探索與身體對話,能幫助自我更暸解現在自己的身體是否需要受到安慰與擁抱。


(工作坊過程 圖片提供/藝文中心)

  “從「掃碼」到「讀碼」最後「解碼」的過程”
 

       工作坊尾聲,陳武康將燈光熄滅,背景播放著兩首輕快節奏的音樂,參與者循著殘弱的光線,依著各自不同的路徑,歡躍的小跳步前進、後退,爾後隨著樂風的轉換,依稀能在黑暗中看見每個人身體形態的變化,或許是漆黑的環境使得身體獲得另一種安全感,參與者的身體似乎也與前一首歌曲中的形態不同,產生的形狀、弧線也多了一份真實感。

       在工作坊最後這段過程中,在筆者觀察下每個人似乎從一開始對空間、身體的「掃碼」,到與身體深度對話的「讀碼」過程,藉著身體既定記憶裡放鬆的黑夜逐漸找到身體所帶來的安逸,工作坊透過一系列的關係陪伴進而促使參與者在這過程中藉著各種探索、感知及輔助得已「解碼」身體奧妙的語彙。人們的「身體」作為生活表達的媒介,同時反映當前文化的背景,藉由肢體動作探索內在的心理歷程,促進個體在生理、認知及情緒上的整合。

       而屬於人們珍貴的資產、每個獨立的身體,是僅代表著一個「人」?還是體內真實聲音的「投射」?抑或是對生活、社會乃至文化所滋養的「借鏡」呢?


(學員們與武康老師合影 圖片提供/藝文中心)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