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介紹
樂,是無聲而真切的語言。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與東京藝術大學 音樂學部邦樂科相聚於同一舞臺,兩者所帶來的不僅是聲音的交織,更是文化的對話。
在悠遠的歷史中,國樂與邦樂皆承載著各自的文化記憶與美學精神。傳統的旋律如水一般綿延,映照著古老的詩意;而當代的創作則如光般閃耀,拓展出嶄新的可能性。這些樂音並非孤立存在,而是在彼此的呼吸與共鳴中,尋得新的生機。
本場音樂會使臺日兩地的音樂彼此回望、相互對話;傳統曲目承載醇厚底蘊、當代作品則以創新語彙映照時代脈動。音樂會中極具特色的是,由臺方作曲家朱雲嵩與日方作曲家田村文生各自為「國樂、邦樂混合編制」譜寫之全新作品,其中亦特別將編鐘融入。古樸與新聲交織,既喚起深遠的文化記憶,亦為跨樂種交流開啟嶄新的篇章。這份融合,如同兩條河流在交匯之處激盪出遼闊波濤,展現跨文化想像的無窮可能。
【音•緣】~臺日交流音樂會不僅是一場演出,更象徵著對傳統的承繼、對未來的探索,以及對異文化交流的嘗試。當金石絲竹與人心共振時,觀眾所聽見的不僅是旋律,更是跨越疆界的理解與友誼。當樂音響起,即是一段跨越時空、連結傳統與現代的音樂旅程,並將你我一同牽繫,將其化為永恆的共鳴。
演出曲目
1、《鹿之遠音》傳統 琴古流尺八曲
尺八:神 令
2、宮城道雄:《櫻花變奏曲》
十三弦筝:帯名久仁子、城戸さくら
十七弦筝:吉越大誠
3、坪能克裕:《絆之章》—為篠笛與尺八而作
篠笛:山本一心
尺八:笠原道樹
4、十世杵屋六左衛門:《石橋》(選段)
長唄:味見 純、小島英裕、加藤神威
三味線:萩原孝子、都築明斗、大坂一輝
囃子:盧慶順、恩田和実、山本一心、中川陽渡
5、田村文生:《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邦樂科、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6、客家箏曲 張儷瓊編:《出水蓮》
古箏/張儷瓊、臺藝箏樂團
7、潮州音樂:《昭君怨》
潮州二弦/吳孟珊、臺藝絲竹樂團
8、刁鵬:《LaSoRe》
古箏/郭靖沐、笛子/任重、柳琴/陳崇青、臺藝絲竹樂團
9、黃新財:《歌子幻想曲》
指揮/陳俊憲、嗩吶/曾榆尹、臺藝國樂團
10、朱雲嵩:《雲漢和鳴》(委託創作)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邦樂科
團隊介紹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中國音樂學系
製作人|朱文瑋Chu Wen Wei
藝術、技術總監|朱雲嵩 Chu, Yun-Song
燈光設計|張景翔 Chang, Ching Hsiang
古箏|張儷瓊 Chang, Li-Chiung、郭靖沐 KUO JING MU
潮州二弦|吳孟珊 WU, Meng-Shan
柳琴|陳崇青 Chung-Ching Chen
嗩吶|曾榆尹 TSENG YU YIN
指揮|陳俊憲CHEN, Chun-Hsien
作曲|朱雲嵩Chu, Yun-Song
排練指導|張儷瓊Chang, Li-Chiung、郭靖沐KUO JING MU、李慧Lee Hui、林雅雪Lin, Ya-Hsueh
臺藝國樂團NTUA Chinese Orchestra、臺藝箏樂團NTUA Guzheng Ensemble、臺藝絲竹樂團NTUA Sizhu Ensemble
東京藝術大學 音樂學部 邦樂科
長唄|味見 純 AJIMI Jun
長唄|小島英裕 KOJIMA Hidehiro
長唄|加藤神威 KATO Kamui
三味線|萩原孝子 HAGIHARA Takako
三味線|都築明斗 TSUZUKI Akito
三味線|大坂一輝 OSAKA Itsuki
囃子|盧 慶順 RO Kyeong Soon
囃子|恩田和実 ONDA Masami
囃子|山本一心 YAMAMOTO Isshin
囃子|中川陽渡 NAKAGAWA Haruto
箏 |帯名久仁子 OBINA Kuniko
箏 |城戸さくら KIDO Sakura
箏(十七弦)| 吉越大誠 YOSHIKOSHI Taisei
尺八|神 令 JIN Rei
尺八|笠原道樹 KASAHARA Douju
作曲|田村文生 TAMURA Fumio
製作|齊藤佐智江 SAITO Sachie